欢迎来到 马边新闻网 !供稿信箱:3470409112@qq.com

医疗帮扶“接力跑” 彝乡健康“加速度”

2025-06-26 来源:记者 杨红梅 张水淇 本站编辑:沈梦瑶

“诸贤共济情难尽,彝寨焕新梦久留。岁序匆匆将届满,离愁切切总萦忧……”626日上午,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(以下称“马边人民医院”),四川省华西医院骨干医生李庆兵深情诵读自创诗歌《马边情韵长》。一句句真挚的话语,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,也将帮扶团队的深厚情谊,传递到在场每个人的心坎里。“盼着马边人民医院能高质量、高标准地完成三级医院创建!”临别时,李庆兵和同事们满怀期待地说道。

李庆兵(右3)等华西专家与同事离别合影

当天下午,完成一年挂职任务的三位华西专家,带着满满的回忆和不舍,踏上了返回成都的路。与此同时,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张明辉医生已经迅速“接棒”,一到岗就投入门诊工作。“马边风景好,医院同事也特别热情,我相信这一年,既能帮到当地患者,自己也能收获满满!”说起未来的帮扶工作,他脸上洋溢着憧憬。

“马边人民医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嵌合型医联体单位,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‘组团式’帮扶的重点对象。”“组团式”帮扶队长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熊飞介绍,2022530日,由华西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组成的“组团式”帮扶团队,来到马边人民医院。从那以后,一批又一批专家接力帮扶,就像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,让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。

80后的熊飞,是四川大学的外科学博士。20247月,他带着组织的信任来到马边,担任党委副书记、院长。在这里,他遇到不少难题,比如因为语言障碍,和彝族患者沟通常常费好大劲儿。但不管多困难,他总能凭借专业知识和耐心,把问题一一解决。不过,一提到家里,这位坚强的医生就满是愧疚。因为工作太忙,他顾不上分担妻子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。小儿子天天念叨“想爸爸”,让他听了心里直泛酸。周一到周四在马边忙工作,周五赶回华西坐诊,周日又急急忙忙返回马边,这样连轴转的日子,一晃就是一年。

熊飞(左2)和医生、病人交流

以前医院没有血管外科,现在不仅有了,还能做“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”微创手术,能给肾功能不全透析的病人做动静脉内瘘建立手术;熊飞积极推动引进MRI(磁共振)和DSA(数字剪影血管造影)设备,让医院能开展心脑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。这下,当地患有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下肢静脉血栓,需要紧急做介入微创手术的患者,不用再大老远跑去外地,在“家门口”就能得到及时治疗。马边人民医院还借着“组团式帮扶”的机会,给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,让大家服务患者更贴心,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;同时,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,优化看病流程,让医院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。

2022年以来,“组团式”帮扶的成果那真是看得见、摸得着!帮扶团队给医院量身定制了长远发展规划,新立、修改了18项规章制度,还引入了OA办公系统,让医院管理更高效。用人机制也更灵活,大家工作都更有干劲。学科建设方面,填补了好几个学科空白,增设了不少诊疗科目,开了特色专科门诊,还开展了69项新技术、新项目。医院评上了好几个“国字号”荣誉,急诊急救“五大中心”、慢病管理中心等也都建起来了。在培养人才上,专家们一对一教年轻医生,给考医师证的医生辅导,送骨干去大医院进修,靠着好政策和好平台,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。科研和教学上也没落下,专家带着医生搞科研、办学术活动,推荐大家加入专业学会,全方位提升医院实力。

20247月,“组团式”帮扶轮换留影

“‘组团式’帮扶有自己的‘接力规则’,队员干一年,队长干两年,每期4个人,3个来自华西医院,1个来自自贡市的医院。”熊飞笑着介绍说。他还透露,过几天,新一批华西专家就要来马边了。明年7月,也会有新队长来接他的班。说到以后,熊飞眼神坚定:“我就盼着把县医院建成老百姓心里的好医院,让大家看病舒心、家属放心,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!”

(总编辑:罗艳 责任编辑:穆天文 编辑:潘雨婷)

特别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友情链接

主办单位:马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(马边彝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) 监督电话:0833-4511054

网站备案号: 川公网安备(51110002000957号)